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建设
关于“社区教育”的一个定义的解读

来源:《中国社区教育》杂志 2012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3-10-10 作者:广州市萝岗社区学院 陈光耀

收藏

关于“社区教育”的一个定义的解读

        在解读社区教育的定义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于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时间方面的界定。

  关于我国的社区教育,从社区教育的本质意义上来判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例如一直绵延不断的封建时代的“私塾”,就可以说属于社区教育的范畴,某个士绅请了个私塾先生,族人的儿童就可能同时附读,在那个以宗族为特征的社区,就在实行着“社区教育”。

  民国期间,教育行政部门都专门设置了“社会教育”的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着“社区教育”。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先驱所进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应该是属于“社区教育”的范畴的。再如,解放前的解放区、已及解放后在全国开展的“扫盲运动”,更应该说是一场最为广泛的“社区教育”活动,而且其效果是极其显著的。基于此,我们现在讨论的社区教育,应该贯之以“现代”两字,但是囿于目前的习惯,下面的讨论,仍然使用社区教育一词。

  北欧地区(包括冰岛、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五国)既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之一,也是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其强调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民众自觉地、自主地参与改善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过程。丹麦民众教育家柯隆威于1844年在丹麦名叫罗亭(Rodding)的乡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众中学,提出用教育的力量来激发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自强,进而达到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用人文主义的精神生活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太少的缺陷,强调把民众中学办成“面向生活的学校”,他的办学思想和传统,深刻影响了北欧教育和北欧的发展进程。

  严格的“社区教育”一词是20世纪初美国人德威(Deway)提出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区学院系统,凝结着其社区教育的基本特色,为其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社区学院有着与传统的正规大学不同的教育职能,它是一种非正规社会教育服务,其最根本的责任在于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开发的需要做出反映,是工作场所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提供者。

  而日本,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概念相似,它是将其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来认识界定的。1949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定义为: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面对社会上全体成员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际上它是以终身教育为宗旨,按成人前期、成人期、高龄期划分,在不同时期,通过社会教育产生多种教育机能的渗透影响作用;以推进国民的社会教育活动为目的而设置教育机构,依托各种专门设施开展一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及广播电视教育活动。

  在我国,对于社区教育的定义,也有着若干不同的界定。在王琳,漆国生编著《城市社区治理与保障研究》一书中是这么界定的:社区教育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基层社区组织为主体,以服务于社区建设为目标,利用社区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启发、沟通、塑造、辐射等特殊功能的发挥,开展符合社区特点和居民需要的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的过程。它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多方面素质、规范社区居民的社会行为为核心,是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全员性;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方式方法多元化。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2001年11月7日《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讲话》对社区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

  北京市教委在2000年《关于印发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首都学习化社区建设意见的通知》中则进一步将“社区教育”定义为:“旨在提高全体成员素质,优化社会环境,密切人际关系,消除社会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指出了社区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现实意义。

  纵观上述各种说法,都有着两个共同的要素:即区域性与全员性。针对目前不同的说法,可否用一句话进行简明的表述呢?“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这是本人发给“百度百科”的一个定义)。

  这个定义比较简明,它表达了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强调了社区教育的社区性。这个定义用了两个“本社区”。第一个“本社区”强调的是社区教育的立足点,也就是要立足于当地;当然并没有排斥社区以外的资源的运用,特别是没有排斥当前非常普及并且广泛使用的网络资源的运用,但是运用外来资源也是要通过本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或者协调的。第二个“本社区”强调的是服务对象的全员性,也就是落脚点。社区教育既要立足于“本社区”,又要落脚于“本社区”,这是有别于正规教育的。

  (2)资源的广泛性。在这个定义中,对于资源,用了“教育、文化等”的字眼,避免了单独使用“教育”资源的片面性,实际上由于社区教育除了教育培训外,还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参观展览馆、博物馆,举行各类文化、体育等活动,还包括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等,因此,就决定了社区教育资源必须具有“广泛性”。用叶忠海教授最近在广州市社区教育研讨会上所讲到的“资源整合”的深度,就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浅层次的,就是现有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的问题;其次,是非教育机构的资源服务社区的问题,例如医院、卫生院能不能为社区居民举办有关保健养生、疾病防治方面的讲座等等;其三,是社区居民成员中的资源的发挥与利用,在社区居民在不乏各种能人,其优势是否得到有效发挥,每个社区都应该进行调查,让本社区的各类能工巧匠、科技人员等等充分发挥作用;其四,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坐落于本社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等资源发挥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解读,那就是社区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应该是全社会各界都要广泛参与的事情。

  (3)社区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在这个定义中,对于社区教育目标的描述,用了“促进”“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包括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促进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这就包括了个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情感、思想的升华,文明程度、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第二个层面则是群体的,用“邻里和睦”这个词组来表达,其指向就是邻里和睦相处,也就是社区的和谐、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与终身学习氛围的创建;推而广之,就指向更大范围的区域的社会的和谐发展。

  (4)这个定义最后贯名于“社会工作”,而不是用“教育”一词,既是避免了循环定义,更是为了强调社区教育的社会特征。目前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各地区的社区教育都是基于“终身教育体系”中进行的,而几乎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着力点大多数还是局限于“正规的学历教育”方面,如果仅仅依托教育行政来开展这项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从社会建设的高度来看待社区教育,就必须与社会管理系统对接。这方面在资源的广泛性中已经提及了资源的整合,但是,没有回答由谁进行整合的问题;要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就要与社会管理对接,也就是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与统筹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仅仅依靠教育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这句话的落实应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社区教育在“政府主导下”,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用“社会工作”一词,是希望我国社区教育能够在更大的层面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有些地方的社区教育是由精神文明办公室,或者社区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进行管理的,但是并不普遍。各地方大多数成立有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类似的管理机构,但是,机制体制尚未健全。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全国层面上目前尚未有类似的机构,这是属于顶层设计方面的问题。对于社区教育的定位及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对于“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这句话的落实及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的工作,从“有为”到“有位”的进程,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

  总之,这个定义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其蕴含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应该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