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积极创建学习型新市南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08 作者: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 王静 仪永

收藏

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积极创建学习型新市南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民众对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社区教育以其独特的区域性和广泛性,成为政府和民众有效沟通的切入点。多年来,我区坚持把社区教育作为政府推进公共服务职能、改善民众对政府认识的重要载体。

一、以管理为先导,增强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力

  我区立足“多元催生发展”的社区教育管理理念,以管理为先导,引领社区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四动”工作体系

  一是政府拉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社区教育纳入城区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区委区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实施意见》、《深化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区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教育带动。区教育局牵头做好全区社区教育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和组织实施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区教育局成立了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组织实施。中心的成立使社区教育工作在区级管理层面上的方向更明了,责任更清了,力度更大了。三是部门联动。全区20个职能部门和10个街道办事处都是社区教育成员单位,大家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四是居民齐动。我区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管理形式,发挥社团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教育文化和教育服务活动,增强居民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健全三级培训网络

  我区积极健全区街居三级培训网络。区级层面主要依托社区学院、老年大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采取面向社区自主办学和牵手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以项目培训为特色,以长、短期培训为重点,开设了英语、计算机、礼仪等50多门课程200余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对象涉及在职人员、失业人员、社区干部等各类人群。街道、居委会主要以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为主要阵地。

  自2009年起,市南区政府加大改建力度,累计投资7亿多元,通过购买、市场置换等方式,为每个社区都建设一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每个中心内设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大厅及社区学堂、阅览天地等20余个功能处室。改建后的社区教学点实现了“六有”,即有良好的学习设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健全的运行机制、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有系统的培训教材、有丰富的学习项目,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尽享学习的快乐。

二、以资源为主题,增强社区教育统筹整合力

  我区坚持阵地资源、人力资源两手抓、齐推进的策略,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统筹整合力。

  (一)以开放和整合策略建立社区教育资源群

  对于教育内部的资源,我们采取“开放”策略,推进教育与社区的相互融合、双向服务。例如,我区积极开放学校图书馆,着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一刻钟读书圈”。辖区居民在走出家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到阳光图书馆,凭身份证免费借阅。为保证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政府还投资购书,保证每个阳光图书馆每年2%的图书更新率。

  对于社会的资源,我们采取“整合”策略,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我区与青岛市美术馆、民俗博物馆等35家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建立社区教育基地,拓宽了居民参与学习的空间。我区还将基地的教育特色、公益学习项目等内容汇编成《市南区社区教育基地手册》,印制《市南区社区教育资源分布图》,发放给广大居民,为居民时时、处处参与学习提供便利。

  (二)以优化和兼容策略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以“优化”策略加强专职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科研引领等途径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区先后承担了教育部职成司的“区域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课题“社会教育教师的工作特性分析与能力建设研究”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出版、汇编了《行走在现代化路上》、《学习,就这样融入人生》、《社区教育案例集》等10余本丛书、文集。

  以“兼容”策略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通过聘请行家里手、招募义工志愿者、组建专家讲师团等,充分调动社区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心者”的积极性,充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我区还推出了“社区义工制”,发展区直机关45岁以下有一技之长的工作人员为社区义工,成立六支特色义工队伍,共计5000余人。在义工的组织管理上实行了服务工时认证制,并将个人完成服务工时情况与岗位考核评估、推先评优相挂钩。我区的“社区义工制”,激发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为居民学习提供服务的热情。

三、以培训为重点,增强社区教育惠民服务力

  近年来,我区秉承“面向大众、弱势优先”的教育培训理念,通过以社区为中心的集中式学习、以团队为核心的互助式学习、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组式学习、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式学习等多种形式,逐步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增强社区教育服务力。

  (一)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

  在全区10个街道分别成立了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中心,配备感统训练玩具,免费向社区适龄婴幼儿开放,提供无偿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启蒙教育辅导员,到婴幼儿家中进行教育指导。区属幼儿园全部面向社区开放,在各社区成立了亲子乐园、婴幼儿教育基地、社区玩具借阅中心等,还为每一名社区散居婴幼儿建立《宝宝成长档案》,并面向残障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特殊婴幼儿,启动了“阳光启迪工程”,成立了青岛市首个特殊婴幼儿康教中心,加大了对残障儿童的关爱力度。

  (二)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

  我区把“厚德、润生”融入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各个环节。联合驻区单位,积极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每学期推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菜单》,并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纳入日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在社区开展“放学后·来吧”社区托管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一套有专业司法律师护航、有教育志愿者轮流值班、有宽敞社区场地保障的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新模式。在社区开展“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服务试点工作,通过聘请心理教育专家采取邀约家庭、问题咨询、结对交友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走进社区。

  (三)做好弱势人群教育

  我区始终关注弱势人群的教育。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站,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需要的差异性,把实用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指导送进社区。育婴师、楼宇管理、保健按摩等就业形势良好的技能培训受到弱势人群的欢迎。我区还面向外来务工成立了集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维权中介于一体的“新市民之家”,内设文化活动中心、维权服务中心、学习教育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交友联谊中心、党团活动中心等6大功能区域。近年来共举办讲座、培训600余次,组织教育活动300余次,受益务工9万余人次。

  (四)重视老年休闲教育

  我区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健康体魄、奉献社会”的原则,重点加强老年休闲教育的“三结合”:一是在办学模式上采取官办与民办相互结合。以官办老年大学为主,民办老年大学为辅,开设了康乐型、保健型、科普型、知识型等多种学习课程。二是在教育形式上采取学习与奉献相互结合。开设多样的特色学习组织,组建“五老”宣讲队,引导老年人在参与学习中提高生命质量,在奉献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三是在教育内容上采取长期与短期相互结合。既有长期、系统性的培训课程,还有时令性、急需性短期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

  (五)着力公民教育

  我区积极实施“德润社区”工程,着力把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居民生活之中。全区65个社区教学点成为培养居民理性思维、健康心态和文明行为举止的有效阵地。经典诵读、公民议事、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贴近居民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在城区营造了浓郁的道德建设氛围。居民通过角色化学习、主题性学习、共享型学习、开放式学习,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加强。

四、以载体为抓手,增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力

  近年来,我区以课程建设、品牌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多种载体为抓手,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力。

  (一)以课程建设蓄足内力

  我区在“社区一切教育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聘请专家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分层次、递进式进行课程研发。一是基于居民学习需求,研发了《衣食住行》、《休闲生活》等24门生活课程;二是基于社区教育工作需求,面向社区工作者研发了《应用文书写作常识》、《社区基础礼仪》等专业课程;三是基于区位特点、区域特色研发了《青岛与海洋》、《走进市南》、《青岛与奥运》等人文课程。其中,《青岛与海洋》、《走进市南》、《和孩子一起成长》等多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养生保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系列培训教材荣获青岛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二)以品牌建设彰显特色

  我区注重立足居民日常生活,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社区教育活动理念,积极打造市南公益课堂、社区教育节、社区教育大集等工作品牌。

  1.市南公益课堂:实施“1+x”培训模式,“1”即引导居民学习一项生活技能,“X”即居民结合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一项学习内容。每年通过开设1000节公益课堂做到“六知六进”,即把时政知识、文明知识、党史知识、区情知识、科普知识、健康知识,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市南公益课堂已经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此项工作在2009年被区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

  2.社区教育节:自2006年起,区委区政府每年举办一届社区教育节。节庆总主题为“让学习融入生活”,每届有分主题,节庆活动由普及活动、主题活动、公益培训、惠民活动等多个版块构成,全区30个社区教育成员单位全部参与,主要组织开展一些培养学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习习惯、提升居民素质的教育活动。该项活动较好地整合了部门、街道的力量,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市南区社区教育节”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3.社区教育大集:借传统节假日契机,以办大集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是我区社区教育又一重要载体。目前市南区已经形成了六大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大集,分别是迎新春社区教育大集、读书大集、美德宣教大集、新市民教育大集、婴幼儿早期教育大集和家庭教育大集。社区教育大集以创新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广泛的活动影响,受到居民的一致欢迎。

  (三)以数字化建设力促发展

  我区注重加强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积极打造现代学习网络。依托市南区社区教育网、社区义工网、教育政务网等网络平台,为居民数字化学习开通了“绿色通道”。居民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按需学习。市南区还积极建设社区数字化学习港,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为居民提供专业技术、生活知识、技能培训等各种优质课程资源。

  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正逐渐地感受着整个城区学习力的形成和集聚。确切一些讲,这种学习力是带领人们关注学习、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引导力;是推进社区、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凝聚力;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社区教育所涌动的汩汩清泉,一定能为城区的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上一篇:情系下一代 梦圆夕阳红
下一篇:邻里节,通向和谐社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