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9-26 作者:黄振华
收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看,基层治理现代化尽管以构建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为目标,但同样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赋予其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基层治理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思想精华,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浸润着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脱离社会的抽象物,而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着中国古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这些实践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代代相传,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并以此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很大程度上,所谓文化便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达成共识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由此建构稳定的社会关系和治理秩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尤为丰富的治理意涵,对于当代中国的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在基层治理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尤为突出。从历史上看,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主要集中在乡村,乡村自我治理的载体是习俗和礼法,并由此形成“因俗而治”的治理样态。在此,无论是习俗还是礼法,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调节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秩序的治理功能。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成效,而中国历史上很早便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家和”文化,主张“家和万事兴”。再如,邻里关系是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睦邻”文化源远流长,倡导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乡情乡谊。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来源于乡村治理实践,也蕴藏着实现乡村善治的智慧和密码。
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善治的内在要求。基层治理现代化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既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深刻影响。由此,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并不是随意设定的,而是需要考虑特定国家的社会历史土壤与条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其不仅构成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置条件,也会影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可以说,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现代化才是可持续、有生命力的现代化,才能够为当下的基层治理实践提供动力和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锚定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同时也能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治理资源。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以构建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为目标的,但其根本依据在于能否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由此,只要是有助于破解基层治理问题的治理要素,都可以且应当纳入到治理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和规则的总和,其对于当代人们的行为方式仍然会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影响,从而能够为破解基层治理实践难题提供有效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推崇和重视。弘扬“孝文化”对培育良好乡风民风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然而,传统文化毕竟产生于历史之中,与现代社会并不完全“兼容”,需要经过一个创新和转化的过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具体来看,一方面,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应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的契合点和结合点;另一方面,则应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寻找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符合本地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具体方式和载体,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中,进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第二个结合”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一重大命题。但这一命题如何在实践中落地?这需要地方层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积极贯彻落实“第二个结合”,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第二个结合”,而且完全能够实现“第二个结合”,其对我国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上一篇:应急救护进校园 安全教育伴“童”行 |
下一篇:全国老年大学首届“游学养”文化周活动举行 积极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