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2-27 作者:江苏东台市南沈灶镇社区教育中心 王小勇
收藏走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 “留守儿童氧吧”个例的成功实践
留守儿童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数具有情绪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关爱和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农村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关爱行动,我们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了“留守儿童氧吧”,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阵地,也是留守儿童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氧吧”寓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氧吧的设立是基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倾向和厌学情绪。针对想亲人、孤独、心理障碍以及缺少合适的学习和娱乐场所的留守儿童,中心通过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集体活动,消除他们的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们社区老师在实施“留守儿童氧吧”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社区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了社区内一位就读初三的方同学精神状态严重不佳,在同学面前流露出了“以我现在这种精神状态,到明年中考肯定考不出好的成绩。考不到我理想的高中,我也许会自杀”的心态。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告诉我们,方同学不适应初三的生活,她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作为社区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她走过这段艰难的心理历程。
我们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心病还须心药治,只有找出“留守儿童”方同学的心理缺陷及成因后,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才能使方同学尽快走出这精神的泥潭。于是我立即找来方同学,在谈话中我了解到方同学初一、初二是随打工的父母在上海读书的,今年刚转到我们社区内这所乡镇中学,随爷爷奶奶生活。她原来成绩还不错,可这一个月来总是觉得自己学不进去,还没听老师讲课,就觉得自己会听不懂;拿起作业本就觉得自己会做错;想休息又觉得那么多的作业必须完成。因此,整日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焦躁之中。针对方同学的实际情况,我电话采访了方同学的父母。她父母一致认为,方同学小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初一、初二时成绩也挺不错。他们夫妻俩文化水平不高,把希望都寄托在小方身上,他们满以为小方考重点高中没问题,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也很困惑。方同学的邻居反映,方同学原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见了人总是主动打招呼,可这一阶段,见了人总是低着头,爱理不理,一肚子心事似的。他们也感到奇怪。
通过走访交谈,我发现方同学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的父母常常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给孩子制定奋斗目标,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替他完成。为此,他们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要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其余一切统统包办代替。懂事的孩子一旦考试失误,心中立即会产生一种负疚感,这种负疚感会愈来愈深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学习好,自己的面子足,自己在同事面前也露脸,同事会说自己教子有方,而孩子一旦考砸了,那简直是最丢人的事。为此,轻则对孩子和风细雨地劝说,重则暴风骤雨般的痛骂,更有甚者,对孩子拳脚相加。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学不好是理所当然的。方同学的父母属于前者。
2.变化了的学习环境使方同学无所适从。如今,我们有些家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们的孩子也没有固定的学校就读。这学期在这个学校读书,那学期可能会到一个全新的学校学习。而新的学习环境孩子一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方同学一直在上海读书。上海的素质教育要比我们这乡镇中学抓得好,进新课一直按部就班,而我们这需要赶进度,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完所有的新课,再加上读书考大学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能够飞往大都市生活的唯一出路,因而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为了考上重点高中,同学们加班加点,下晚自习后,还要再炒小锅菜。在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生活惯了的方同学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也是理所当然的。
3.学习成绩的大起大落形成的自卑心理。方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是家长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羡慕的对象,一直生活在童话般的宫殿中,没有遇到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由于她没有融入竞争、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加班加点的巩固练习,因而第一次月考她就有两门功课挂了红灯,这突然的变故一下子将她的梦击得粉碎,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在焦躁不安中,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至于发展到还没有做练习就已经承认自己肯定会做错。
4.复杂的心理造成了自闭的行为。方同学刚来我班时觉得自己在大都市学习过,阅历比别人丰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自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朋友很少;而糟糕的月考成绩使得围绕在她周围的那些光环尽数褪去,剩下一个捧着伤口哭泣的孤独的自我。她沉入了自卑的深渊。自负与自卑的激烈斗争,使她选择了逃避。于是她像一个受伤的野兽那样躲在自设的城堡中舔着自己的伤口,不与外界交流,郁闷得不到排解,于是她想到了死。这种思想在周记中流露出来了。
5.亲情缺失产生了急躁情绪。方同学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由于这些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存在。因此整天处在一种烦躁的心境中,难以平静下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开始了拯救方同学精神的行动。
1.减轻压力。我先与方同学的父母交谈,与他们一起分析方同学的实际情况,让其父母客观地评价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升学压力,也不要给孩子过分的优待。孩子分数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她有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父母装点门面的饰物,要允许孩子失败。通过谈话,方同学的父母接受了我的观点,同意了我的拯救计划。接着我又与各任课老师取得联系,针对方同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减少方同学的家庭作业,给她一定的休息时间。单元测试时,有意识地降低试卷难度,附加题不要求她完成,以减少她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2.心理疏导。我找来方同学与她促膝谈心。我仔细分析了她的心理状态以及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她听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认为我说到她的心里去了。于是,她把自己所有的苦闷都倾倒给了我。我心平气和地听她说完后,一字一顿地对她说:“能拯救你的人是你自己!”我告诉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上不能有畏难情绪,学习要刻苦,没有“十年寒窗苦”,哪来“百年书卷香”。我帮助她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及休息计划,让她试着按计划实施,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调整。我鼓励她学习中要多思多问,一有不懂的问题立即向老师、同学请教,不要把问题藏在心中,越积越多,造成心理负担。
3.找回自信。方同学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为此,我努力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潜能,以帮助她找回自信。我发现她字写的漂亮,于是和方同学的班主任联系,开展了“书法竞赛”活动,她一举夺魁;我针对她口齿伶俐的特点,建议方同学的班主任举办了辩论会,她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我了解到她不但歌唱得好,而且二胡也拉的不错,于是在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留守儿童联欢会,让她在联欢会上一展歌喉,大展身手;我利用她普通话讲得好的优势,让她给同学们朗读情文并茂的文章,她赢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方同学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了解到自己还有许多过人之处。她在同学羡慕和欣赏的目光中重新找回自信。
4.融入集体。在一系列有利于方同学的活动中,她开始找回了自信,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同学们也在活动中重新认识了方同学。我找来班干们,让他们主动接触方同学,向方同学伸出友谊之手。平时主动关心方同学,帮助她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所有的活动都邀请方同学参加,无论她表现得是否出色,都不能嘲笑她,让她在同龄人中也找到一个可以吐露心事的朋友。几经努力,方同学对这个班集体不再感到陌生,她已经完全融入这个集体中。
如今,方同学已经进入良性学习轨道,我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方同学的事件使我感慨良深: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多关注他们的心理,救赎他们的精神。
上一篇:基于“行知文化”视野下社区教育“三大行动”之实践 |
下一篇:耄耋老人最珍贵的“财富”──圆了读书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