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为700余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补助资金约1200万元
来源:周汝洁 发布时间:2025-05-19 作者:掌上星沙
收藏近日,走进长沙县特儿立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东东(化名)在康复老师的带领下,正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诗词,并通过画面描述,理解了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东东,今年13岁,已经进行了近4年的康复训练。从一开始的不识字、抗拒与他人交流,到如今热情地与他人打招呼,学会许多基础知识,东东的沟通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感谢长沙县残联和康复中心的帮助,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和感激。”谈及东东的康复情况,东东的外婆有感而发。
近年来,长沙县残联扎实推进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深入落实《湖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为目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确保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100%,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爱心康复救助,点亮希望之光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事关残疾儿童的未来、残疾儿童家庭的幸福。
今年2岁的豆豆(化名),也是长沙县残联着力开展儿童康复救助的受益者。豆豆出生没多久,便诊断出先天性听力障碍。1岁时,豆豆植入人工耳蜗后,他的母亲带着他开启了康复之路。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豆豆说出一些新的词汇,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豆豆对声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豆豆母亲介绍,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豆豆对声音的感知愈发敏锐,语言能力也取得了显著突破。
对于先天听力障碍的孩子来说,早干预、早治疗康复至关重要。但对于部分家庭来说,长期康复训练需要承担不小的经济压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残联给了我们补助,一分钱不用花,切实缓解了我们家的困难。”豆豆母亲说。
据悉,长沙县残联全力落实好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做好0至14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的申报和资料审核工作,平均每年为700余名符合条件的孤独症、言语听力、脑瘫、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补助资金约1200万元。
“量身定制”辅具,精准适配暖人心
“爹爹,您的假肢佩戴还舒适不,有没有出现磨损情况?”日前,长沙县星沙街道残联专职委员辜正午来到徐爹的家中,针对假肢的适配情况,开展上门回访工作。
残联专职委员开展上门回访工作。周汝洁 摄
去年6月,在县残联的帮助下,肢体残障人士徐爹在线上申请了装配假肢。审核通过后,县残联组织假肢适配机构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对他的肢体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和取模,“量身定制”出新的假肢,并为他免费适配、调试。
“以前佩戴的那个假肢,尺寸不精准,容易磨脚。换了这个新的假肢后,走起路来很舒服,我现在每天都会在小区里面散散步。”徐爹开心地说。
据悉,近年来,长沙县残联积极开展“互联网+”辅助器具精准配送,完善“线上申请+评估+审核+适配”的申报模式,并定期组织上门回访,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辅具服务。县残联平均每年投入约69万元,为300余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沙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管理,加强康复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争取政策支持建设辅具服务中心,持续做好辅具适配、“光明关爱”等精准康复服务项目;支持社区康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与提升,创新打造服务模式,探索开展医康教融合服务实践。
上一篇:长沙市许家园小学“成长有时 陪伴有你” |
下一篇:客家山歌唱响防火警钟,乡音乡情守护绿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