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社区学院简介
来源:长沙县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26 作者:长沙县社区学院
收藏长沙县社区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域内担任社区教育研究和指导工作的长沙县社区学院座落在㮾梨街道,设有多媒体教室、舞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有排练及表演的舞台,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教育局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教育规划、协调,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广泛开展以社区教育为重点的适应不同类型人群需要的各级各类培训。现有驻地高职院校16所。
历年来,长沙县社区学院被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评为“第四届厨神在民间社区美食烹饪大赛”优秀组织奖,多次被评为“长沙市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赛”、“光影与梦想摄影大赛”、“味道长沙社区美食烹饪大赛”优秀组织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特色,获得社会和居民的一致肯定和好评。2019年10月荣获湖南省 “优秀社区学院”称号。
通过多年的努力,社区学院(县)→18所社区学校(镇街)→214个社区学习中心(村社区)三级网络结构建立完善,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
二、夯实基础 探索老年教育特点
对于老年人逐年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快这个问题,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学院不断摸索、探索老年教育的新路子,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宗旨,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构建和谐社区夯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老年群体
早在本世纪初期,我县各镇街即投资修建了老年公寓(敬老院),配置好相关的生活电器等设施设备,安排好一些专职服务人员,将本区域内的生活或生存有困难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组织他们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生活愉快。
如㮾梨街道,以旅游点陶公庙为中心修建了一个大型广场,为居民提供非常惬意的休闲场所,一些爱好广场舞、柔力球、健身操等活动的人员经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培训后,担任领军人物,自愿地组织队伍、因材施教,中老年人自发参加学习、健身的人员最多时达600多人,作为新生事物,长沙县电视台曾作专题采访并报道。现各村(社区)都建有建成高标准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供居民学习、娱乐。
(二)、创新思路,着力提升老年教育品位
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县社区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学习、讨论,树立大教育的观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用大教育的眼光去审视、操作这项工作,明确要求:打破只面向部分老年人的旧观念,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社会的“家”。
1、 办好“一校”,充分发挥社区老年大学辐射力
我县的各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点设在社区学习中心,常年开设了书法、舞蹈、计算机以及健康养身等十余种课程,初步形成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各村(社区)利用党员远程教学网点建成老年教育网络收视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设施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老年人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老年养生保健、家庭消防知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等课程,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健身舞、柔力球、卫生保健、书画、太极拳(剑)、气排球、门球等,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趣味性,如经常搞座谈、游学、研讨等,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如陶公庙社区开展道德讲座后,老年人自愿组成志愿护绿护洁队,分组巡逻,每天对人员多、环境杂的陶公庙广场进行维护,保持广场及周边每天都整洁如新,突出体现老年教育的服务性。
2、 建好“一队”,突出特点
我县各镇街的老年教育现归属社区学校直接管理,学院要求社区学校每年选择宜普及、宜推广的项目,同时按照社区学校的计划,各村(社区)成立一支老年活动队,并呈现自己的特色。如:陶公庙社区的人员多,按照运动量的大小,先后组建了休闲健身(运动量小,适合年龄较大的)队,难度稍大的太极队,量大偏难的广场舞竞技队,另外有一个自由组合的羽毛球队,使每一个老年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队。总之,各队都有特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老年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春光,幸福感溢于言表。除平时练习、娱乐外,队与队之间还经常交流,组织出游旅行等,融洽感情。
3、打造社团,彰显特色
我县有大量的“群艺团、健身队、读书会、聊天站、诗书社、剪纸队”等老年群众性文体团队,学院积极引导、扶持它们成为优质的学习型组织,并以此作为拓展老年教育功能的有效抓手。社区学院及各社区学校在学习资源配置、业务指导、教师聘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社区学院及各社区学校已成为各类老年团队的“大本营”。
(三)、学有所为,反哺服务社会
我县的老年教育活动坚持学、乐、为一体化,以学促为,变无序、无组织、无计划活动为有序、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将教育与活动融于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老年大学的学员唐建利老师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多次到各学校举办报告会,组织社区内的青少年学雷锋、学英雄,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价值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以关注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其解决其实际困难为任务。队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一是开展“双互”活动,即互认互知。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对症帮教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坚持联络制度。“爱心妈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帮扶对象联系;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帮扶对象,每年陪其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三是明确帮扶重点。“爱心妈妈”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三、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新途径
我县域内现有高职院校16所,近年来我们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积极探索服务社区教育的新途径。
1.开展启蒙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的职业启蒙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启蒙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成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份,湖南水电职院与泉塘社区学习中心开展建设联席会。此次会议在积极推进社区学习中心建设的同时,也为落实终身学习理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为职业教育助力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与联动:服务终身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高职院校积极与社区联动,开展特色社区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据社区居民的特点与兴趣定制如家政、旅游、健康养老等趣味课程或专业培训,满足当地居民的学习需求。如卫生职院、铁航职校面向社区开放办学,与社区共同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的职教特区。
四、成绩虽可喜 尚需再跨越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积极进取,获得的奖励颇多,其中最主要的如下:
1、《学习型家庭群》《天华少奇讲堂》《福乐剪纸》分获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㮾梨街道社区学校于2018年5月获评中成协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
3、长沙县社区学院于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区学院。
4、先后有曹宇、朱静波、余小平(退休人员)成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5、选送的《同唱浏阳河》《我的家乡》《㮾梨古镇轶事》《刘少奇与天华》《茶文化特色课程》均获全国优秀乡土课程。
6、㮾梨街道于2015年入选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乡镇(街道)》。
7、长沙县社区学院2022年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第一批共建单位。
其他获省、市的奖励多项。
上一篇: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感受“一粒种子”的力量 |
下一篇:情满双节,月满团圆——望城区社区学院“爱晚”老年学校中秋月饼DIY活动温情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