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溪口模式”及其运行启示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4-22 作者:浙江奉化溪口社区学院 单亚东 滕峰

收藏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理想途径,更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因此,要蓬勃发展社区教育,需要不断实践和理论创新。奉化溪口镇社区学院,把握时代发展契机,以社区教育发展为目标,以整体优化为原则,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引领示范项目、开展理实一体研究、搭建校企联姻平台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等途径,构建起了一个自主、丰富、灵活、开放和合作的“溪口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力地发挥了社区教育的功能,为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溪口模式”的推出及其创建背景

  “溪口模式”是“溪口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简称,是奉化溪口社区学院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炼出来的一种符合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理念下,以建设“学习型溪口”为契机,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根本、以示范项目为引领、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借势联姻为手段、以资源共享为平台等方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管理网络化、服务内容项目化、项目推进课题化、参与主体联姻化和资源利用共享化”的社区教育新样式,见右图所示。

  “溪口模式”具以下特点:一是自主性;二是丰富性;三是灵活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合作性。创建“溪口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需要,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溪口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方式

  溪口镇党委、政府从2007年开始就把“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创造学习型城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制定了《溪口社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

  (一)组织管理网络化,规范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1.组建“三级管理”平台

  “一级管理”平台,负责统筹规划、调配使资源、监督考核及研究决策等;“二级管理”平台,负责辖区内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接受区相关部门的教育培训任务,并加强对社区(村)级教学工作的指导;“三级管理”平台,利用宣传栏、板报、讲座等载体和形式经常性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2.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

  建立校委会工作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各项教育培训活动的制度;建立师资聘任制度。

  3.规范档案管理

  派专人负责社区教育档案管理;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实施档案电子化管理。

  4.加强教育场所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社区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并在每一个社区均设立了市民学校。

  (二)服务内容项目化,引导村民全员参与

  1.学历提升项目

  开展成人“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通过“校村挂勾”“校企牵手”等合作办学的模式,把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实施成人高等教育。与武汉理工大、西南科大、中国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大专、本科班;组织农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开拓农村党员思维,引导发展观念。

  2.文化活动项目

  组织社会文化类知识讲座,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老年书画培训、老年人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家庭教育讲座、青少年健康讲座等;开展阅读、体育类活动;推进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主的科普教育活动;以社区、站、村为单位组建腰鼓队、舞龙队、演唱队、篮球队、围棋社、书画社等特色团队,构筑“亲民、爱民、便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3.技术培训项目

  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保安员、家政服务员、美容美发、餐饮服务员、计算机操作等培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4.科技推广项目

  推广“示范户辐射型”模式,即“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带全镇”的方式,现示范户有380人,农民技术员职称有452人。

  (三)项目推进课题化,科学指导社区教育实践

  1.开展农技实验活动

  成立“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活动。该项目被列为“星火计划项目”。编写的《雷竹栽培覆盖技术》一书获宁波职成教特色校本教材。

  2.加强教育课题研究

  《“示范户辐射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宁波市第二届职成教学成果一等奖。《溪口成人教育走出特色路》等多篇论文发表在《新农村》《宁波科协》等杂志上。

  3.扶持专业合作组织

  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竹笋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实验与成果推广活动。该社被评为奉化市规范化合作社、宁波示范性合作社。

  (四)主体参与联姻化,创新社区教育办学形式

  1.与高等院校联姻,开展文化学历教育

  与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奥鹏学习中心等近10所大学挂钩,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学、法学等12个专业,共招收学员720人。

  2.与企业联姻,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与企业合作开展数控、CAD制图等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活动;与著名高校对接,成立“宁波气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气动元件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北京东方视野”企业管理远程教育站,开展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

  3.与农科联姻,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与奉化市林特总站、农技总站合作,引领雷笋专业技术户成立专业技术合作社,并联合组织科研实践活动。与市级科协联合,开展测土施肥工作实践,为修复碱化竹园、平衡施肥提供了技术科学数据。

  4.与农户联姻,开展技术推广

  开展雷竹、水蜜桃、芋艿头等示范辐射活动。如让成人学校的学员担任雷竹、银杏栽培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特色推广,从而使更多的村民掌握生产技术,走上致富道路。

  (五)教育资源共享化,丰富社区成员的学习资源

  1.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建立全市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教育网、中小学校校通、居民宽带网等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网络教育体系。同时,大力创办党团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老年大学、外来人口培训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和科普教育活动室等业余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2.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

  利用镇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科普画廊、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武岭文化广场、民国大杂院的功能与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健康、时尚的文化需求。

  3.实现地域资源的共享

  挖掘溪口镇旅游文化资源,策划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并利用水蜜桃、雷竹、花卉苗木等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若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举办精彩纷呈的桃花节、水蜜桃节、银杏节活动及技术研讨会,向农民朋友和游客提供学习和培训环境。

  4.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建立人才资源库,聘请高等院校教授、能工巧匠及专家举行各类讲座;成立社区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科普、惠民服务等志愿者队伍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发挥与精神文明建设。

四、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院占地近10亩,固定资产约500万元,是奉化市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获得“宁波市首批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宁波市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特色显著。“选准一个项目、培育一批农民、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是溪口社区学院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项目”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示范户辐射型”培训模式获得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溪口模式”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实践》在宁波市“成校校长论坛”上受到专家的认同。

  (二)启示

  “溪口模式”是溪口社区学院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事业的经验与理论成果,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事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1.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

  溪口社区教育形成的“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社区学院主办、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溪口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全员、全程、全面”的社区教育服务理念。

  2.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应确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切入点

  农村社区教育应该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农科教”结合、示范辐射等方式,整合利用社区内各类文化教育资源,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3.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应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

  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应是自主的、开放的、柔性的、面向全员、以学习者为本的。在教育对象上,除了本地村民,还应重视外来务工人员、企事业职工培训;在教育内容上,除了要向学习者传授某种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为社区成员的生活和工作作更通用的准备;在教育方式上,可采用定点教育、委托教育、联合教育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需求。

  4.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应树立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观念与行动

  “溪口模式”虽然在溪口社区教育实验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创新。如农村社区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成教、职教、普教和企业的沟通,如何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和制度保障,如何建成集“政府引导、项目开发、教育培训、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社会化培训服务体系,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创新的课题。

上一篇:浅议农家书屋的功能延伸
下一篇:[舟山] 舟山市社区教育干部高级研修班进行第二次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