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2022年5月

31

-- 收藏 --

暂无图片

-- 打印 --

湖南省“百姓学习之星”谭荒芳事迹简介

作者:谭荒芳

浏览次数:6453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湖南雷锋纪念馆“谭荒芳工作室”的会客厅里,挂着一副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它的作者,就是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谭荒芳。

    今年62岁的谭荒芳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的一名普通退休党员,高级政工师,也是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讲师、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她虽失去双手,但却用自己的乐观进取、顽强拼搏书写了“无手亦能写春秋”的精彩人生。

 

、身残志更坚,拼搏永向前

    1960年,谭荒芳出生在北大荒的一个军垦农场。父亲为她取名“荒芳”,愿她像北大荒的小草一样,不畏严寒、散发芬芳。然而,在她年仅8个月大的时候,不幸降临到她的身上,一双稚嫩的小手摁进了炕边那锅滚烫的开水里……因严重感染危及生命,她被切除了手指和手掌,只留下两个光秃秃的手腕,从此开始了她人生道路上极其艰难的跋涉。

到了读书的年龄,因为不能写字而被拒之门外。但是,倔强的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为了上学,她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两只光秃秃的手腕夹着笔写字、作画,甚至还学会了穿针引线钉扣子……可是,谁又能知道,她那双常常渗出鲜血的手,该忍受多么揪心的痛苦啊!

就是这样,她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后来,谭荒芳还坚持边工作边自学,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成为雷锋纪念馆的一名高级政工师。

   谭荒芳是听着《雷锋的故事》、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她把雷锋的经典日记工工整整的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她从雷锋那朴实无华的日记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她希望自己能像雷锋那样,在党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美好。由于双手残疾,招工、顶职她一次又一次被人拒之门外,荒芳陷入了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在悲观失望中,她想起了无数次给予她力量的英雄模范,保尔.柯察金、吴运铎、雷锋……她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决心向他们学习,做生活的强者。在父母的支持下,谭荒芳在老家望城靖港开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馆,这是小镇上的第一个图书馆,6年时间里,谭荒芳接待读者近20万人次,讲故事百多场,出墙报、给邻里乡亲代写书信、货摊标签,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书上门、向瘫疾在家的三兄弟捐书等等,谭荒芳在这个狭窄的小天地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拓了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一切在1986年迎来转机。 那一年的4月15日,谭荒芳被安排到雷锋纪念馆工作。从此,她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能够成为雷锋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让她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她决心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当晚,她在日记中写了这样几句话:“人生之路本艰难,哪堪吾身亦有残。高歌难尽党恩泽,甘当小草沃中华。”以表达她要努力工作,回报党和社会的决心。

 

二、敬业也精业 无手写春秋

    在雷锋纪念馆,谭荒芳一干就是34年。34年来,她时刻以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勉励和鞭策自己,用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她当过讲解组长,从事过十余年的办公室工作,后又负责档案工作和对外宣讲工作,每一项工作她都尽职尽责去完成好。一个人光有好的思想,没有文化知识是干不好工作的,这是雷锋说的话,谭荒芳在工作中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她克服残疾,家庭、工作的重重困难,1988年参加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秘专业的学习,1994年又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长沙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的学习 ,全部以优异成绩毕业 。  1993年,在担任办公室工作的同时,谭荒芳主动提出接手档案资料工作,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从事档案工作也许并不复杂。但是对于一个失去了双手的残疾人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刚开始,谭荒芳对文书立卷不熟悉,对文物档案的保管知识也了解不够,但是她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参加档案整理的培训,很快的掌握了立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操作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独立完成了每一项归档立卷工作,剪贴时,她用手腕夹着剪刀,用胳膊压住报刊;装订时,她用两个手腕夹住针,再用双膝固定卷宗,将线穿进针眼;钻孔、盖章、折叠图纸等等这些细碎的手工活都难不倒她。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资料都需要电子存档,归档立卷,卷内目录还要求电脑打印。使用电脑,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她发扬永不言弃的精神,于是,她又开始了学习电脑打字和制表。刚开始,她试着用残臂敲击键盘,可是一点下去,总是一连碰到好几个键,使用鼠标时,她又要用双手摁住鼠标去点击屏幕,鼠标总是不听使唤,还常常弄得死机,但是她没有灰心。经过无数次练习,现在,她已经能熟练的操作电脑。近 20年来,除做好每一年的文书档案外,她用这双残缺的“双手”,收集、整理、完善了大量雷锋同志的各种资料,整理有关雷锋的资料800多万字,文物﹑实物近千件,其中,还规范整理了有关雷锋的书籍300多册,宣传纪念雷锋的书画作品300余幅,有关雷锋的报刊剪贴卷40余卷,照片底片档案30余卷。同时,整理编写出了建馆40多年来的大事记﹑纪念馆组织机构沿革等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内容。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纪念馆的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2005年6月16日,雷锋纪念馆的档案工作以高分通过了省一级标准验收。

    在做好馆内本职工作之余,谭荒芳30多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宣讲雷锋精神,在宣讲中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升,把握时代脉搏,做到常讲常新。她撰写的讲稿达200多万字。在馆内讲解6000余批,听众达15万人次,外出做报告2000多场次,听众达160余万人次。把雷锋精神的阳光播撒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北京、广州、深圳、上海、辽宁、湛江等地都留下了她宣讲雷锋精神的足迹。

 

三、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

    2009年11月,谭荒芳退休了,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说:“共产党员退休不褪色,我宣讲雷锋精神的脚步不会停留”。退休后,她每年外出宣讲雷锋精神50余场,还开通了实名认证微博,抖音账号,微信等,用网络宣传雷锋精神,传播正能量。2021年3月,谭荒芳来到南海舰队,为3000多名官兵宣讲雷锋精神。2021年8月,谭荒芳为顺丰公司湖南区域员工线上宣讲雷锋精神,60万顺丰员工在线学习。

     在退休后的10年时间里,谭荒芳不但不余遗力的奔走在宣讲雷锋精神的路上,还两次全程参加了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主动为纪念馆抢救性的征集雷锋见证人手稿回忆录20多份。并且多次为家乡的学校争取学习用品、教学器材等折合50万元的物资援助。从2019年开始,谭荒芳每周六上午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望城区白箬铺镇白箬铺社区,为这里的贫困孩子们教授书法,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发奋图强。在龙山支教的队伍里、在捐资帮困的人群中、在扶志助学的道路上,总有着她热情宣讲的声音和奋笔疾书的身影。


四、母女雷锋路 精神代代传

    谭荒芳退休后,在她的影响下,从小学习艺术的女儿张璐琪放弃了沿海城市优厚的待遇,回到了家乡,接过了妈妈的班,也成为了一名宣讲雷锋精神的使者。在张璐琪看来,雷锋精神需要发扬,宣讲雷锋精神的事业也同样需要传承。她清楚地记得,上班的第一天,妈妈就告诉她说:“要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首先要做雷锋精神的实践者。”张璐琪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妈妈那样,把雷锋精神播的阳光播撒到更多人的心里。

如今,张璐琪已从一名普通的讲解员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和宣讲团队的负责人,宣讲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母女二人共同追求的事业,在这条路上,她们将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无怨无悔。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雷锋精神的种子早已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遍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