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农民素质培训模式和培训特色的实践探索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18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富阳社区学院 方胜军

收藏

农民素质培训模式和培训特色的实践探索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当前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已越来越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难度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文化、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

  一直以来,富阳社区学院作为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坚持把农民素质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目标,依托社区教育大网络,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活力,坚持走“校政、校企、校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突出“实际、实用、实效”三大特点,在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中不断实践探索。

一、培训模式的探索

  1.学校和政府相结合

  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社会失衡状况的一个积极反应,也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农民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外部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农民素质培训基地不能坐等上门,要积极走出校门,深入各级乡镇人民政府,了解当地农民信息、企业信息、经济发展状况等,和政府负责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联系紧密,紧紧依托政府的职能,凭借基地雄厚的教学力量,有序开展当地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

  2.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对广大农民进行素质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终的目的还是解决这些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为此,培训基地必须与企业相结合,充分建立企业信息库,拓展推荐就业渠道。要做到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口号上的热热闹闹就能够促进农培工作,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中去。富阳社区学院在实施过程中,努力构建起了“三紧跟”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设置紧跟岗位能力、师资力量配备紧跟生产过程、培训教材选用紧跟任务项目。构建起了“四共同”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务工农民培训方案,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共同参与培训教学管理,共同监控培训质量。构建起了“强化企业需求、突出培训重点、提升员工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农民素质培训体系。

  事实上,在“校政、校企”相结合的过程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当中,政府起到了沟通桥梁作用。比如:富阳社区学院在走访场口镇人民政府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有两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引进生产线,企业方面急需招收新务工农民的信息,迅即与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由镇人民政府出面召集社区学院和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一起开会协商,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好培训方案。然后深入当地农村,动员部分富余劳动力前来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中,镇政府提供会议中心作为培训教室,社区学院具体实施培训工作,企业方面派出分管人力资源的领导全程参与培训。培训结束后,100余名参加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被企业招收进厂,开始了试用期的工作,培训获得了当地农民的好评。这是典型的“校政、校企”相结合培训模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培训特色的探索

  (一)培训方法紧贴实际

  农民素质培训不同于一般的院校培训,也不同于全日制学习,在培训方式方法上一定要灵活,要紧贴实际,实施针对性地教学。

  1.培训方案的拟定做到 “三符合”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二是就地转移从事非农生产,主要是进入当地乡镇企业;三是跨地区就业,主要是进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就业。为此,富阳社区学院从培训计划拟定开始起就注重培训工作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当地农民现状、是否符合合作企业需求。比如,场口镇属于富阳市经济较差地区,虽然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但由于素质不高,已成为这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这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的比率很高;二是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农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率很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实际情况,从今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民素质培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农民素质培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培训时间的安排要符合生产实际

  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一定要遵循避开用工高峰的原则。生产效益是企业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其老总最为关注的往往首先是经济效益,如果务工农民培训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程,就不会得到企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为此,培训基地在和企业方面协商培训时间安排上一定要灵活,不能因为培训内容需要5天或者3天之类的,就不管不顾地连续培训几天,也不能为了组织更多的务工农民参加而忽略企业的生产排班。最好是由企业方面根据生产实际安排好培训的时间,培训基地再聘请相关的教师组织授课,哪怕是半天一次乃至晚上培训,都是可以的。

  3.培训授课的场所要因地制宜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企业的经济发展,许多规模以上企业都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都会腾出地方专门设立培训教室,配备学习基本条件,诸如投影仪、扩音设备、桌椅等等。但事实上,更多的企业不可能专门配置这样的培训场所,有的企业甚至连会议室也没有。在这样的现实下,培训基地在拟定培训方案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不能苛求,不能埋怨企业方面,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比如,富阳社区学院在组织杭州国裕管道有限公司务工农民进行培训时,第一期培训班按照计划,务工农民自行前往当地政府会议中心集中进行培训。由于离开了企业,很多员工心挂两头不能安心培训,现场明显感觉听课效果较差。

  当天培训结束后,学院方面到企业实地观察,了解到该公司有个可以容纳百余人就餐的食堂,就决定在食堂进行授课,利用可移动的投影仪和扩音设备,用白版纸当屏幕,现场授课。事实证明,这样子的培训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效果明显,获得了企业方面的认可和赞许。

  (二)培训内容突出实用

  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满足其各岗位任职要求,是企业务工农民培训的立足之本。不同的企业,其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企业里面,不同类型的员工,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培训内容的设置要因企业而不同,最重要的是突出实用。

  1.课程设置要和企业领导共同协商、拟定

  培训之前,学校要和企业领导坐下来面对面进行协商,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合理设置培训计划、项目和专业,摸清底子,制定计划,组织培训。企业要什么工,就培训什么工,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订单式培训、择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不同企业之间,公共课程可以由学校方面提出,企业认可即行。涉及到企业类别不同,就要针对性地设置内容。如公共方面的可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职业礼仪培训。造纸企业开展造纸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管桩管片企业开展相应的行车技能、制造工艺流程等培训;机械企业开展电脑应用培训。

  同一企业内,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知识更新培训,引导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补充拓展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获取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新技能。对岗位操作务工农民注重实用操作培训,以提高操作类务工农民的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开展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对新进务工农民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安全生产培训,促进他们尽快地融入企业,快速、顺利渡过磨合期。

  2.培训师资要根据内容灵活聘请

  没有好的培训师,高质量的培训无从做起。学校要注意建立更大网络、更宽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聘请授课教师。比如富阳社区学院在给造纸企业进行务工农民培训时,聘请到了当地造纸龙头企业的一些资深工程师、技术员,像永泰集团的王建华工程师、浙江正大控股集团的梁忠平工程师等等。

  在给企业务工农民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时,由于富阳社区学院是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培训机构,在师资上有很大的优势,聘请的全部是浙江省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认可的安全生产讲师。

  3.培训教材要实用性强、可读性强

  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培训现场听得很认真、学的很努力,一结束以后,许多农民就会遗忘的很快。一方面当然和农民的文化层次、受教育水平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却也和培训机构的用心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富阳社区学院在组织务工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培训过程中,非常注重培训教材的使用,认识到教材是培训工作的延伸,是农民的精神食粮。如:安全生产培训中,免费下发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印的《职工安全知识读本》以及自行编写的《安全教育》教材,两本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参加培训的务工农民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实用,企业方面除了参与培训的务工农民人手一册外,也往往要求给该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配发,要求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学习。

  又如:造纸企业培训中,充分结合本地特色,精心编写了可读性强、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造纸基础知识》,这本教材得到了造纸企业的认可和欢迎。如浙江正大控股集团的董事长翻阅了以后大为赞许,认为富阳社区学院培训工作实际实用,该学院组织的员工培训值得信赖。

  (三)培训管理务求实效

  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面对的是文化层次、思想素养参差不齐的群体,如何规范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富阳社区学院在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培训管理的规范。

  1.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

  为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富阳社区学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推动、政策制定和考核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建立了“富阳社区学院农民素质培训教学常规”等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培训的工作职责,从培训需求、计划形成、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工作环节,规范培训体系,确保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高效实施。

  2.规范培训管理,做到“四要求”

  在具体开展每一期农民素质培训时,做到“四个要求”:要求带班老师管理到位、要求企业方面派出分管老总全程参与、要求参加培训的务工农民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要求规范填写资料,规范培训班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管理让务工农民感受到了培训的氛围,也让企业方面放心把培训工作交给我们。

  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充分配合,发挥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最首要的就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突出和把握“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特色,充分发挥农民素质培训基地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培训职能,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盘活,形成合力,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成都] 青羊区开展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果展演暨颁奖活动
下一篇:“四轮二驱”慈溪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