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四轮二驱”慈溪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18 作者:慈溪市教育局 刘柱杰

收藏

“四轮二驱”慈溪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慈溪市地处浙东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宁波市北部经济中心,全市区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5个街道,297个行政村,48个社区,户籍人口104万、暂住人口92万。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76.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3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1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260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最具有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位中,分别列第3、第6和第12位。

  慈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崇学重教之风在慈溪历来盛行。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围垦文化”、“青瓷文化”和“移民文化”,造就了慈溪人吃苦耐劳、细腻智慧、胸怀宽广的美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慈溪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步明显,相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省文明城市、省教育强市、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新型农民培训联系点、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先行区等称号。

  多年来,慈溪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民生需求为动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实践成果,形成了“四轮二驱”慈溪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2004年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社区教育实验区,2005年慈溪周巷社区教育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点”,2009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成功举办第七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四轮二驱”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诠释

  面对学习型社会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断进步的社会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内需动力源之一。我们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实施社区教育,才能保持它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既需要制度上、机制上加强创新探索,又需要在活动载体设计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实践模式。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合力推动我市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特色发展,逐渐形成了“四轮二驱”慈溪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为我市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轮二驱”即为双引擎领跑慈溪社区教育特色发展,四项工程推动慈溪社区教育均衡发展。“二驱”是指:一驱是“品味书香,感悟文明”的“全民读书月活动”,通过普惠式的人文关怀,倡导、引领全民读书,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另一驱是“慈溪市民学分银行”(9 9 学吧),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推动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为广大群众提供无障碍式、无时空限制的,便捷、个性化、立体化、广覆盖、全时空、深触角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四轮”是指:一是“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二是“母亲素养工程”;三是“华龄乐学工程”;四是“新市民需求关爱工程”。

  “四轮二驱”慈溪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是以关注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为目标,为广大群众营造便捷、立体、多元的“求知、求健、求乐”学习环境,为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推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服务。

二、“二驱”领跑慈溪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走特色品牌办学之路,是每一个区域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提升慈溪社区教育内涵,实现从“满足型”向“质量型”、“品牌型”的转变,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多元、个性、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平台、学习途径。

  (一)全民分享人文关怀,“全民读书月活动”

  十年“读书月”,满城书韵香。2001年,慈溪市委、市政府确定每年的9月至10月为慈溪市的“全民读书月”。十一年来,读书月活动以“品位书香,感悟文明”为主题,建立了以部门联动、市镇互动、全民活动的运作机制,共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读书文化活动480项,捐赠各类书籍25余万册,举办各类专题讲座200多场次,参与人数累计100万人次,创出了社区读书论坛、图书漂流等品牌活动,为慈溪这座充满创业人气、创新灵气、竞争商气的城市,注入了一股清新的书香气。第十一届慈溪市全民读书月活动,分“阅读·十年”、“阅读·分享”、“阅读·成长”、“阅读·关爱”四大板块,共48项,充分体现全民阅读的广泛性、多样性、互动性和群众性。“让阅读走进生活,让城市弥漫书香”成为了全民读书月活动历来秉持的目标,“读书明理、读书致富、读书成才”成为了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慈溪的全民读书月活动成为浙江省内启动最早、持续最久、参与市民最多的城市。在第十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之际,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向慈溪授予“书香慈溪”牌匾,使慈溪成为全国第三家、浙江省第一家“华夏书香之乡”。

  (二)市民数字化学习的港湾,“慈溪市民学分银行”

  为营造便捷、立体、多元的学习环境,引导市民“好学、乐学、善学”,我市在2004年老版学习平台基础上,升级了市民终身学习门户网站—99学吧和开通了市民学分银行。9 9 学吧分设早期教育、少儿世界、中年人生、老年大学、女子学院、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多个版块数十个频道,采用先进的流媒体集成技术,将大量的授课场景视频流、文字流、图片动画流等流媒体文件集合制作成网络课件,满足不同层次、各个年龄段市民的学习需求;市民学分银行为市民提供学习积累,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学分兑换、学分消费、学习信用管理。极大地激发市民的学习兴趣。2011年12月不完全统计,99学吧访问量已经突破176.4万,在学分银行注册的个人帐户已达23.4万人,注册人数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46%,其中,已有19.2万用户积累了自己的学习记录和相应的学分。同时,免费向市民发放“市民学习卡”15万张,供市民参加学习时在连网的POS机上学习考勤。免费赠阅市民社区教育系列读本11册110000本。

  在“慈溪市民终身学习网”—99学吧基础上,2008年建成“双向视频直播”系统,共计投入168万元,建立21个双向视频信息结点,2011年全市各校实现双向视频互动活动130次,惠及群众近3万人次。

  慈溪“市民学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国成教协会领导、专家专程来我市,对我市开展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建设实验工作进行指导、调研。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教育部职成教司对我市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试点调研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关键是扎实推进,见到成效;同时也要注意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同时,题为《为社区教育腾飞插上“隐形的翅膀”》、《宁波慈溪“市民学分银行”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助推社区教育普及化和现代化》等等信息在《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等主要媒体上,连续、大篇幅报道。

  我市被教育部信息中心、成教协会授于首个“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能力建设示范基地”、“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先行区”。“建市民学分银行,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案例在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公益评选活动中喜获优胜奖,课题《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宁波市第六届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

三、“四轮”推进慈溪社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致富学技的摇篮,“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我市围绕提高素质、促进就业、服务产业宗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意见》及六个配套政策,实行“组织管理、对象项目、基地师资、信息服务、经费投入”五个统筹,把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等六大培训工程整合归一,构筑了政府牵头、社区培训、全民参与的城乡大培训格局。全市每年都开展一次劳动力资源调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不断更新调整培训项目。近年来,先后共推出家电制造、机电模具、农业技术、现代服务等80个符合当地产业结构发展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做到了由大众化向特色品牌的逐步转变,并相应建立起了如胜山平机维修,掌起数控车床等“一镇一品”特色培训品牌。全市城乡社区的企业职工、专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后备劳动力、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外来务工者等六类人均可享受由政府出资“买单”的培训。据不完善统计,我市自2006年启动大培训工程以来,已免费为全市12.4万劳动者提供了技能培训,73888人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工55031人,中级工16018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2839人。按全市本地法定劳动年龄内劳动力资源总数为523255人计,我市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已经超过14%。劳动者通过培训拥有了就业“通行证”,仅近两年,通过加强统筹就业和培训工作,共计新增就业岗位6.2万个,培训本地城乡劳动力7.3万人,5.9万名城镇人员实现就业,1.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5%以下。其中,近三年在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培训率分别达到84%以上和15.8%。在农村社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8.8%,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培训率达到58.5%。

  (二)母亲素养提升的加油站,“母亲素养工程”

  我市目前子女在18周岁以下的母亲(包括外来务工母亲)达26.4万余名。尽管大多数母亲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问题。有一些母亲沉湎于麻将、酒吧,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有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方法过于简单、方式有失偏颇。为了提高母亲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妇联和市教育局联手,下发了《慈溪市“母亲素养工程”实施意见》,于2007年在宁波市内率先开展并实施“母亲素养工程”。这项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20万名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幼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四年来,我市按照社区教育的特点进行部署,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和市民学校,成立了市、镇、社区三级女子学院(学校)266个。母亲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真诚、协作、创新”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现身说法与亲子互动,提高工作实效。“母亲素养工程”不仅与市民学习紧密结合,还与巾帼示范村创建、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岗村结对”、庭院整治等工作相结合。仅第一阶段(2007-2008年),全市开展各类培训1600余场次,培训母亲17.6万人次,其中完成24学时培训任务的人数超过10万人。为了指导好这项工作,我市组织编印了以科学教子为主题的《母亲读本(一)》共8万册,以经营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母亲读本(二)》共3万册,全部免费下发给各地母亲。2008年,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教育局在慈溪召开专题现场会进行推广。在年度专项工作考评中,这项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教育局考核结果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三)老年朋友休闲学习的驿站,“华龄乐学工程”

  2009年底,在户籍人口中,我市老年人达到了18.73万,已占总人口的18.09%,而且老年人口呈现了每年超过4%的递增速度。为了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老年教育资源,扩大老年教育的规模,提高老年教育的水平,保障老年人应当享受的学习权利。市老龄委和市老干部局、市教育局联手,在浙江省内率先启动并实施了“华龄乐学工程”。这项工作启动后,全市城乡普遍建立了老年教育的协调管理机构和老年学习活动中心,形成了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全市各地组织老年人开展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家庭的传统养老观念得到了更新,不少老年人在社区教育中还担当起了志愿者的工作,老一代人更加受到了社会的尊敬。

  我市通过抓发动,促认识;抓制度,促规范;抓载体,促实效;抓典型,促拓展;抓创新,促提升;抓特色、促活力,六“抓”六“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惠及更多的老年群众。仅2011年来新增49个老年教育点,6000多名学员,其中老年注册学员同步增长近5000名,教育受益面增幅达30%。在各项专题培训活动的引领下,全市各类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据统计,近三年全年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社区成员占全体成员的平均比例达50.7%。

  (四)新慈溪人充电学习的基地,“新市民需求关爱工程”

  我市在实施“新市民需求关爱工程”的同时,大力倡导“尚德自强、和衷共济”的新慈溪人精神,并根据“社会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在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中,我市根据新市民的自身需求和特点,以法律法规、思想道德、职业技能、文明礼貌、科普常识、卫生知识、慈溪市情、新慈溪人精神和其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为重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每年完成基本素质培训10万人和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一是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外口专管员和村级(社区)和谐促进会的作用,把课堂设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市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确保培训计划、场地设置、人员召集、资料分发等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抓好教育培训“时间、内容、质量、效果”的“四落实”。充分利用综治进民企的“综治工作站”,开展以外口培训教育为载体的综治工作活动,并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扩大教育培训面。同时把外口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到“和促会”日常工作之中。三是物色了一批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威信的新市民组成新市民读书活动讲师团,引导和带动周边的新市民读书学习,营造新市民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是探索建立了新市民读书小组、新村民家庭教育点等学习平台,形式多样,成效明显。我市还开展了向新市民赠书,新市民代表读书月座谈会,新市民科普专场,向新慈溪人送法律、送文化等活动。近年来,已向新市民免费发放社区教育读物《新慈溪人服务指南》10万余册,向暂住人口集中居住点赠送书籍7500册。

四、加强基础保障,推动慈溪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一) 组织建设。2 0 0 5 年成立市社区指导委员会。我市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有利于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 慈党办〔2 0 0 9 〕4 3号)、《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慈党办〔2011〕61号),明确将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作为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不断完善市、镇(街道)两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群书记和分管文化教育的领导主抓,宣传、教育、民政、文体、人事、劳动保障、司法、人口计生、卫生、农业、财政、科协、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工委、暂住人口管理等各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左右互动、上下畅通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有效地加强了对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

  (二)四级基地建设。近几年来,我市已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目标,以成校“标准化”建设、村(市)民学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优质资源的整合与扩充,夯实基础提升实力,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基地网络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办学实力与工作水平的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市社区学院为龙头,各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各市民(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为主体,市青少年宫、市老年大学、各村文化宫、老年学校、中小学、家庭学习点为补充”的多元社区教育服务四级网络基地。现拥有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LC实验项目1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街道)2个,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镇)1个,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10个。同时拥有省示范成校14个,占成校总数的70%。345个村(市)民学校,市级示范学校116所,占33.6%;一级村(市)民学校120所,占34.8%;全市有全国和谐社区1个,省和谐社区4个,宁波市级46个;建有市标准级社区(村)文化宫226家,家庭学习点1017个。为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队伍建设。我市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建好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成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慈教〔2006〕225号)、《慈溪市镇(街道)成人学校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慈教〔2012〕29号),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74人,兼职教师1378人。同时聘请了市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中小学教师及各方面社会人士629人,组建市、镇(街道)两级社区教育讲师团,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与咨询活动。我市还组建了一支近10000人的热心社区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与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我市近年来向社会招聘的340名大学生“村官”,成了城乡社区教育的生力军。为了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我市邀请了国内著名社区教育专家厉以贤、黄云龙、叶忠海、张声雄等多次来慈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又委托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对我市全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进行社区教育现代理念和方法的系统性统识培训。举办了社区工作者社区教育专业化培训。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已经逐渐形成了“四轮二驱”慈溪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雏形。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及工作机制,不断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上一篇:农民素质培训模式和培训特色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大力开展青少年假日社会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