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研究
关于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 实践研究报告

来源:天心区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19-08-21 作者:谢淼如

收藏

摘要: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促进社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通过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物质保障机制,包括经费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机构保障,和政策保障机制的建构,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居民学习的质量,而且能够将更优质的课程延伸到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专业化,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一、研究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由此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重要途径的社区教育已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它对于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营造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沙市天心区于2010年启动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采取上下结合、区域互动、整合资源的方式,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为进一步创建“学习型天心”,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了满足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自我学习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精品社区教育实施途径,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把更专业的教育向社区延伸,把更优质的课程向社区延伸,在2016年,天心区社区学院参与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立项编号为ZJSB2016006。

目前国内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社区教育的研究,包括社区教育的理念,社区教育的管理,社区教育的实施组织,社区教育的资源;二是对我国开展社区教育的现状和反思的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虽然社区教育在我国开展已近三十年,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社区教育仍然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从目前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研究是从“理念思路”、“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组织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师资保障机制”角度切入的微乎其微。因此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构实践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优质课程向社区延伸,促进社区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为在社区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基础教育师资运用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推进模式。

 

二、研究意义和目标

社区教育课程是区(县)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居委会(村)教学点(其中社区学校是主体)面向社区居民开设的,整合知识、经验、实践、环境、生活等素材的教育、学习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具有满足社区居民教育学习需求以及促进社区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功能。作为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因此要发挥社区教育的重要功能,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是基本前提。但是社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主要是由社区的教师承担。有鉴于此,为了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其理论意义在于:在有关社区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针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的保障机制研究的数量还极其有限,本项目在以往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广度和深度,研究成果有利于加强成人教育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其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成人教育学科发展。  

其实践意义在于:一是满足社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尤其是自我成长意识很强烈的中青年群体、再就业人群以及弱势群体等成为社区教育涌现出的新型受众,他们对教育需求的主题更明确,更专业。为了满足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自我学习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精品社区教育实施途径,充分利用基础教育师资,把更专业的教育向社区延伸,把更优质课程向社区延伸。二是有利于指导社区教育管理与实践机构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教育优质教师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培训与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可为各级党委、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中运用的保障机制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可为理论界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师资建设研究提供参考素材。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在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提升社区教育品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机制是机制按照功能来划分出来的概念。从机制的功能来分,有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它的建设途径有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本项目以科学构建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中的保障机制(领导机构、执行体系、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为研究目标,为基础师资助力社区教育师资、课程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提供有广泛参考意义的实践指导。

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作为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构,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加强成人教育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其课程建设,推动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不仅满足社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基础教育师资提升社区教育培训与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为各级党委、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中运用的保障机制研究提供决策依据,使社区教育功能更加完善。天心区通过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学院、区属中小学校三方有效衔接,从“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中的保障机制研究”切进行研究,具有地域特色、实践意义,可以引导社区教育进一步走向规范与成熟,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品质。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基于对天心区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构与实践,因此本研究以天心区基础教育师资状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基础教育师资方面,在2015年、2016年共整合了公办、民办教育机构110名教师资源;在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方面,随机发放的1000份问卷共收回987份有效问卷,以此作为研究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出发,本研究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以文字形式为主的、与社区教育相

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把握国内外发展社区教育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提供理论基础。

2、调查法。结合研究内容需要,从天心区基础教育师资(名师工作室)现

状、社区教育师资及课程现状、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三个方面着手制作调查问卷,选取基础师资管理人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老年人、中青年群体、外来务工人员、青少年)以社区教育干部、专干、社区群众等为调查对象,获取第一手数据和相关资料,为项目研究实践做好准备。

(三)研究步骤和措施    

研究步骤:本项目研究共历时两年时间,分五个阶段完成 

1、准备期(2016.12-2017.6)。文献资料收集和研究,研究框架与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准备,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相关单位(人员)以及社区居民调查,论文准备。  

2、开展期(2017.6-2017.12)。调查研究的组织,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中的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论文撰写。  

3、分析期(2017.12-2018.12)。进行资料分析,调查数据处理,调查研究补充,经验的收集与整理,召开专题座谈会,论文撰写,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运用的保障机制相关制度起草与应用研究。  

4、提升期(2018.12-2019.6)。相关经验提炼,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中的保障机制研究提升,汇总研究成果,撰写和起草论文及研究报告。  

5、结题期(2019.6)。申请并准备结题、验收。

采取措施:以组为单位将项目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对研发内容分别实施,明确主要研究人员在每项研发内容中的分工,建立组织方式与管理措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专门研究小组,后者再分为调查组、统计组、分析组、统稿组、应用组。   

(四)组织领导及成员分工

成立实验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学校负责人和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成员组成。

成员分工: 

张其林:负责课题指导;

梁异文:负责课题牵头、组织;

谢淼如:项目负责人,负责课题牵头、落实; 

邹今倜:负责指导、组织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相关实践与研究工作;

高琪:负责课题实践与成果提炼

教科中心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实施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运用的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56位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44位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或教导主任):负责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运用的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天心区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1.天心区基础教育师资基本情况

该项目的天心区基础教育师资整合了公办教育单位和民办教育机构两大块。其中在2015年公办教育单位招募60名老师,2016年整合民办教育机构的50名老师,共计110人。其中部分老师的拥有小学特级职称、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1)。师资的来源十分广泛,具有多样性,有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干部、教研中心的相关老师、各学校的行政领导、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带头人及成员(2)

1:天心区部分基础教育师资年龄统计

    年龄

50岁

40岁

30岁

20岁

人数

3

12

65人

20

 

2:天心区部分基础教育师资学科统计

学科

文学

心理学

艺术

其他

人数

35

25

35

5

 

3:天心区部分基础教育师资职学历统计

学历

博士生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人数

2

15

 75

8人

 

4:天心区部分基础教育师资职称统计

职称

小学特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普通教师

人数

5人

55人

12人

38

 

5:天心区部分基础教育师资来源统计

师资来源

教育局

教研中心

学校

名师工作室

人数

3人

6人

15人

52人

 

2、天心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法对天心区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编制天心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问卷(见附件1),随机分发1000份问卷收回987份有效问卷问卷包含了40个小题包括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地、在本社区居住的时间、职业情况、收入水平,如何利用闲暇时间,以及影响其闲暇生活的因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天心区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研究把年龄分为了5个年龄层次,分别是11岁以下、12岁-17岁、18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1)。年龄层次的结构组成可以发现12岁-17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占比比较大,其他年龄段的相对比较少。在读青少年和60岁以上的老人是社区学习的主要群体。同时,在性别构成中,男性的人数稍多于女性;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的比例最大49.30%,其次是已婚;在户口所在地方面,本社区人口的比例高于外来人口的比例;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程度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小学及以下;在职业状况中,学生占的比例最高。

1: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年龄层次分布图

 

 

3: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相关人口学统计

分类

分类项目

人数

比例

518

52.60%

468

47.40%

未婚

487

49.30%

已婚

328

33.20%

离异

106

10.70%

丧偶

66

6.80%

户口

所在地

本社区

593

51.10%

外来人口

394

39.90%

 

小学及以下

253

25.60%

初中

299

30.30%

高中或中专

161

16.30%

大专

136

13.80%

大学本科及以上

138

14.0%

 

公务员系统

29

3.00%

事业单位

57

6.00%

私人企业

86

9.00%

自由职业者

13

1.00%

学生

513

52.00%

退休人员

286

28.90%

其他

3

0.10%

3.天心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

1)学习兴趣不高,不同人群的学习态度的差异性较大

其中在学习态度统计图中,无所谓的学习态度比例最高,其次是被迫的学习态度,而极度喜欢的学习态度比例最少2)。不同人群对学习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的社区居民对学习保持热爱的态度比较多。公务员极度热爱的比例达到了31%,而热爱的程度高达69%,无所谓和被迫的比例0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学习热情也是比较高,极度热爱和相互高达82%,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8%。在校学生、退休人员、私人企业的工作人员对社区学习、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在学习面前持无所谓的态度的比例分别是42%、46%、56%。居民的职业不同,对社会学习的态度存在差异性。(4)。

 

2:社区居民学习态度统计图

 

 

4;不同身份居民对社区学习的学习态度

居民身份

社区居民学习态度

极度热爱

喜欢

无所谓

被迫

公务员

31%

69%

0

0

事业单位员工

28%

54%

18%

0

私人企业员工

6%

23%

56%

15%

自由工作者

0

15%

47%

38%

学生

16%

25%

42%

17%

退休人员

24%

20%

46%

10%

 

(2)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

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学习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为了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有的为了就业和再就业提高个人能力、有的为了多交些朋友。目的多样性,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的人群占主要比例,高达47.90%。说明我们的社区居民在工作学习之余的闲暇时间是比较多的,他们也希望让自己的闲暇时间更加丰富多彩。(3)

3:社区居民学习目的统计图

 

 

(3)社区居民对社区学习的学习时间段选择比较集中

 

4:社区居民学习时间段统计图

 

 

针对于社区学习的时间段,被调查的天心区社区居民的学习时间段是比较集中的。大部分社区居民对学习主要热衷于下午的16:00-18:00,其比有52.80%在这个时间段,大部分的中小学生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这个时候学生家长一般没有下班或者还在工作,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社区学习基地进行学习。解决孩子没有人照看的问题。同时,退休的老人在进行午休后,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乐意这个时间段进行社区的学习。在晚上19:00-21:00愿意学习的比例是34.1%,在这个时间段,许多青年人下班后,为了提升自己,愿意接受学习,也只有这个时间,这部分有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

4)社区居民对社区学习课程的需求呈现多样性

5:社区居民学习课程需求统计图

 

 

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天心区社区居民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艺术生活、教育热点家庭教育、音乐、绘画、中高考指导、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课程。进行归类总结后可以分为四大块: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理财、法律与生活方面的教育,计算机、英语等技能培训,音乐、绘画等休闲教育。希望接受学历指导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主要是集中于在校的学生,退休人员和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生活方面的指导。

 

(二)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行的保障机制建构成果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 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教育机制指的就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了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保障机制是教育功能机制之一,是指用保障的手段发挥保障的功能, 将各方面的教育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机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提供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二是提供观念的导向、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内在支撑条件;三是提供管理或服务的方式。[]良好的保障机制能够促进管理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天心区在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从两个方面进行保障机制建构,一是物质保障机制的建构,二是政策保障机制的建构。

1、物质保障机制

1)经费投入机制

经济条件是社会活动的基础,经费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整个国民教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决定性地位。研究表明,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课程建设保障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作为该项目的推动者,承担了项目经费供给的主要责任人。在整个的“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实践研究”项目研究中经费为2万元,包括了资料费、会议费、成果出版费、调研差旅费、其他经费、项目检查验收与鉴定费等等。同时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区政府以人均一元的标准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投入。这些经费的投入首先保证了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构建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了便利,为教师参与社区课程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经费的投入是物质保障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队伍保障机制

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在物质条件构成中的重要性。必要的人力资源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专业化的组织、高质量的教师以及多样化的专业群体都在课程开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巩固研究结果,天心区成立了“天心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共100名,由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教科中心、体艺中心以及教育系统、培训机构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组成。其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中高25名、副高20名、教授11名,小高53名;在年龄上,60后3名、70后34名;在学位上,硕士12名、学士5名、本科63名,在单位上,区社区学院8名、区教育科研机构9名;在专业上,具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背景,团队成员具有多年从事相关教育实践研究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为了给社区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天心区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选聘了209名专兼职教师,516名志愿者,建立了专门的教师资源库。他们中既有专家、学者、教师、文艺工作者、医生、法官,也有区关工委宣讲团、“五老”关爱团等。同时,全区教育系统有35个名师工作室,成员256名,具备社区教育课程的优质师资条件。专业的、多样化的人力资源为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印证了优质的师资是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队伍保障机制。

 

2、政策、制度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程、规定、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教育法规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任何重要政策理念的推动,均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成为行动合法化的主要依据。[]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层面保障了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推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发现,社区教育政策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依据,通过政策法规的颁布,可以确认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规定相关部门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通过课题“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实践研究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天心区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天心区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成立天心区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天心区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补充成员名单的通知》《天心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社区教育政策法规,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可供复制得政策法规依据,促进了社区教育长效发展。

2)制度保障

社区治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社区教育有利于社区居民互相认识与交流,产生凝聚力,有利于社区提升社区居民提升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提升社区干部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推动社区治理更好地取得成效。因此,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社区治理的手段之一,社区教育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同时,通过课题“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实践研究”成果表明,健全科学的工作制度是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基于此,天心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天心区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成立天心区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健全了社区教育推进制度,促进了社区教育规范、长足发展。

 

3、管理、服务保障机制

天心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自2010年启动社区教育工作以来,区里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教育副区长任副组长,宣传部、教育、财政、文体、人社、妇联等17个单位为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并在课题“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推动下,依托区教育局设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设立社会教育科,具体管理实施社区教育相关业务,全区教育系统包括教育科研中心、体系中心以及名师工作室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推动环境与专业支持。各社区学校、社区学校分校都设立了一名专干,确保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完善了社区教育师资库,全区共选聘、招募了专(兼)职社区教育教师196人、志愿者312人,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社区教育网络。包括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社教工作网络,社会、学校、家庭社教工作网络,政府职能部门、属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团体的社教工作网络。

 

(三)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现阶段成果

1、打造“特色课程”

在课题“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推动下,天心区依托本系统名师资源成立了天心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以来,依照《天心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深入指导全区各社区学校的特色课程创建工作。到目前全区共52项特色课程通过了立项、创建,其中部分于去年结题验收。“国学东方童韵”“文史大讲堂”“创意手工与学习能力训练”等特色课程已深入人心,全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社区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如金盆岭涂新社区的“候鸟亭”,是特别为外来务工子弟设立的未成年人文化驿站,丰富的课程设置,贴近心灵的人文关怀,让外来务工子弟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先锋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创建了“先锋论坛”,邀请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名师,以授课、沙龙、主题活动等形式给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综合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理念与技能的学习,为社区教育工作团队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南城社区在长沙市社区大学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引进专业养老机构,采用养教结合的新模式,着力打造老年教育品牌,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文化双重养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新开铺豹子岭社区学习中心的舞蹈、唱歌、书法、太极拳、太极剑等多支草根文体艺术队伍应运而生,这些“草根明星”队伍自2011年组建以来,活动已成常态化开展,每年举办“草根春晚”“草根明星艺术节”,成为远近闻名的“草根明星梦工厂”,目前“草根明星梦工厂”荣获2018年度全国“老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荣誉称号;坡子街的“友谊乐团”成立于2004年,丰富多彩的歌曲、器乐、戏曲等本士文化节目为社区居民送去富有湖湘文化特色的艺术大餐,十余年来乐团为群众爱心义演达400多场次,该乐团来源于百姓、回馈于百姓,是真正属于百姓自己的民间乐团。在学习型城区创建过程中,还涌现出众多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学习活动团队,他们或是老年人团队、或是亲子组合、或是少年成群,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人们在这些团队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

随着特色课程的不断创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社区教育格局和品牌亦在全区初步形成。先后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数字化先行区”。全区有9所市级示范性社区学校,11所市级示范性社区学习中心, 1所市级优秀社区学习中心。先锋街道获评“全国示范街镇”称号,南城社区成为长沙市首批精品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单位,全区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2人获得湖南省“百姓学习之星”称号,学习活动品牌“南城老年养教圈”和“草根明星梦工厂”均荣获全国“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

2、实施“双百工程”

依托课题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完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天心区教育局依托本系统优势教育资源,遴选了100名优秀校长、专家和骨干教师,成立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开发了“教育与生活”等100堂优秀课程,针对居民的多元需求把课送到社区,送到家庭。目前社区教育“双百工程”已实施了五轮授课。其中,推出的家庭教育课程、剪纸等传统艺术课程、亲子游戏课程以及年初结合市教育局出台招生新规推出的小学初中入学政策热点解读课程等,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双百工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师资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运用与实践研究推动下产生的社区教育课程成果,这一成果象征着社区教育迈向新的专业化的征程。

 

五、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构建对策建议

目前,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的构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对社区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终身学习的观念还传播不够;其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能力十分有限,整个保障机制没有达到协调一致;再次,部分送课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社区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居民的学习需要不能在课程和教学中得到满足;最后,社区与街道的沟通配合存在问题,信息传达不到位,保障机制难以有效运行。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提升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

(一)进行观念导向,营造文化氛围

社区教育是社区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的一种教育体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能够对社区教育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文化氛围,社区居民人人学习,能够为社区教育形成文化氛围的保障。另一方面,能够存进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不仅是个人自身发展的本能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对社区居民进行终身学习观念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居民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利用互联网、社区报栏、广播、手机软件等工具,宣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创设利于学习的文化环境。

(二)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教师评估机制

教师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师资力量,社区教师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调动社区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以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教育教师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社区教师的积极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在评价的方式上,采取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形式,除了社区教育专家评价、社区居民评价和教师评价外,社区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作出相应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其次,在评价的标准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是主要指标,除此之外教师的精神面貌、情绪情感、师德品质、出勤率以及参与度等指标也应纳入标准中,全方面地考察教师的工作;在评价的结果上,应当给与先进教师不同层次的物质奖励作为激励,同时评为社区教育模范教师榜样作为精神奖励,使教师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得到满足,保障教师的利益。

(三)建立综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其他系统息息相关,社区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要使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综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加强政府部门的领导能力,社区作为一个行政组织范围,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因此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领导至关重要,起着全局导向的作用;其次,发挥专家委员会和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指导作用,在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课程建设中提供专业帮助,使社区课程的建设专业化、科学化发展;最后,社区组织应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中做好宣传、安排学习场地、组织相关人员、信息反馈、后勤补给等工作,使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综合的社区教育管理能够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有效保证基础教育师资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形成,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成才与,2009(19):30-32.

[2]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6:9,114.

[3]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22-28.

[4]萧宗六.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J].人民教育,1997(11):35-36.

[5]胡梦鲸.终身教育典范的发展与实践[M].台湾:师大书苑,1997:8.

[7]吴俊艳,吴静,李志荣.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探讨——以南充市顺庆区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1):30-33.


 

 

 

 

 

 


上一篇:天心区社区学院关于《“百位名师打造百堂优课---社区教育‘双百’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老年教育的若干思考